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来自 : 蚂蚁淘

放射性黄斑变性(以下简称RM)由眼科放射疗法引起,以血管功能不全、血管闭合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1~2年内可造成严重视力损伤,甚至致盲。

抗VEGF治疗即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抗体封闭,将抗VEGF药物注入静脉、玻璃体腔、结膜下以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新血管形成。此法可引发眼内炎、青光眼、玻璃体炎及血栓栓塞事件等。相对而言,玻璃体内注射可降低上述并发症的风险。

为探究玻璃体内抗VEGF 治疗RM的效力,Finger等对120名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持续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可有效维持RM患者的视力。该研究于2016年发表在EurJOphthalmol杂志上。

2005至2015年期间,共120名RM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具体过程如下:

一滴丙美卡因表面麻醉,30秒后,2滴利多卡因麻醉2~5分钟,之后一滴5%碘伏,30秒后使用36-G注射器经睫状体扁平部注射贝伐单抗(剂量为1.25mg/0.05mL、2.0mg/0.08mL、2.5mg/0.1mL或3.0mg/0.12mL)或雷珠单抗(剂量为0.5mg/0.05mL或2.0mg/0.05mL)。

注射每隔4~12周进行一次,术后分析安全性、耐受性、视敏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M临床特征(见下图)。


图1为长期抗VEGF治疗对RM的抑制。左上图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伴随放射性视网膜出血及棉絮斑的最初表现;右上图为经过9年持续抗VEGF治疗,视网膜出血及棉絮斑得到改善,视敏度不变;左下图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伴随放射性视网膜出血;右下图为经过7年持续抗VEGF治疗,视网膜出血及黄斑水肿得到改善,视敏度不变


图2显示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变化,最初CFT下降,之后稳定,最后上升

图3.png
图3为Kaplan-Meier分析,接受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及8年维持最初视敏度的可能性分别为69%及38%

结果显示,最后一次随访时,80%患者可维持最初视敏度,或者更佳。Kaplan-Meier分析表明,接受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及8年维持最初视敏度的可能性分别为69%及38%。此外,黄斑水肿、出血、渗出、棉絮斑及微血管病变等发病率均下降。

已有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抗VEGF法可用于治疗RM,但其随访期都不超过2年。本项研究10年调查的临床经验显示,玻璃体内抗VEGF法可有效抑制RM病情发展,维持视敏度,复发率极低。这给广大RM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可为眼科医师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未经蚂蚁淘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