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蚂蚁淘百科知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讲解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蚂蚁淘百科知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讲解
来自 : 蚂蚁淘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I)、第二型(TypeII)及第三型(TypeIII)。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 中文名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外文名

  • Restrictionendonuclease

  • 作用

  • 切割DNA

  • 别名

  • 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

目录
  1. 1定义

  2. 2由来

  3. 3分布区域

  4. 4分类性质

  1. 5用途

  2. 6命名

  3. 7类型

  4. 第一型限制酶

  1. 第二型限制酶

  2. 第三型限制酶

  3. 8生理意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定义

是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由来

一般是以微生物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前两个字母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成,第四个字母表示菌株(品系)。例如,从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H中提取的限制性内切酶称为BamH,在同一品系细菌中得到的识别不同碱基顺序的几种不同特异性的酶,可以编成不同的号,如HindⅡ、HindⅢ,HpaI、HpaⅡ,MboI、MboⅡ等。

别名:Endodeoxyribonuclease简称限制酶

酶反应限制性内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数目的专一部位上。它能识别外源DNA并将其降解。

单位定义:在指明pH与37℃,在0.05mL反应混合物中,1小时消化1μg的λDNA的酶量为1单位。

性状制品不含非专一的核酸水解酶(由10单位内切酶与1μgλDNA,保温16小时所得的凝胶电泳图谱的稳定性表示),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出来的,迄今已经从近30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中分离出约4000种限制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布区域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布极广,几乎在所有细菌的属、种中都发现至少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多者在一属中就有几十种,例如在嗜血杆菌属中(Haemophilus)现已发现的就有22种。有的菌株含酶量极低,很难分离定性;然而在有的菌株中,酶含量极高.如E.coli的pMB4(EcoRI酶)和H.aegyptius(HalⅢ酶)就是高产酶菌株。据报道从10g的H.aegyptius的细胞中,能分离提纯出可消化l0gλ噬茵体DNA的酶量。到目前为止,细菌是限制性内切酶,尤其是特异性非常强的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来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类性质

根据酶的功能特性、大小及反应时所需的辅助因子,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两大类,即I类酶和Ⅱ酶。最早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EcoK、EcoB就属于I类酶。其分子量较大;反应过程中除需Mg2外,还需要S-腺苷-L甲硫氨酸、ATP;在DNA分子上没有特异性的酶解片断,这是I、Ⅱ类酶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因此,I类酶作为DNA的分析工具价值不大。Ⅱ类酶有EcoRI、BamHI、HindⅡ、HindⅢ等。其分子量小于105道尔顿;反应只需Mg2;最重要的是在所识别的特定碱基顺序上有特异性的切点,因而DNA分子经过Ⅱ类酶作用后,可产生特异性的酶解片断,这些片断可用凝胶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别。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DNA序列中的回文序列。有些酶的切割位点在回文的一侧(如EcoRI、BamHI、Hind等),因而可形成粘性末端,另一些Ⅱ类酶如AluI、BsuRI、BalI、HalⅢ、HPaI、SmaI等,切割位点在回文序列中间,形成平整末端。AluI的切割位点如下:

5'-AG^CT-3'

3'-TC^GA-5'

在已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中,近百种酶的识别顺序已被测定。有很多来源不同的酶有相同的碱基识别顺序,这种酶称为“异源同功酶”(isochizomer,同切限制内切酶;同裂酶)。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酶虽然有相同的识别顺序,但它们的切点并不完全一样。例如XmaI和SmaI都识别六核苷酸CCCGGG,但XmaI的切点在CcCCGGG,而EmaI的切点则在CCCgGGG,前者切割DNA分子,形成带有CCGG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而后者并不形成粘性末端(而叫平末端)。当然,也有识别顺序和切点都相同的酶,如HapⅡ、HpaⅡ、MnoI,都在识别顺序CCGG内有一相同的切点,HalⅢ和BsuRI同样在识别顺序GGCC内有一相同的切点。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途

用于DNA基因组物理图谱的组建;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分离;DNA分子碱基序列分析;比较相关的DNA分子和遗传工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限制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只切割外源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命名

限制酶的命名是根据细菌种类而定,以EcoRI为例:

E

Escherichia

(属)

co

coli

(种)

R

RY13

(品系)

I

首先发现

在此类细菌中发现的顺序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类型

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I)、第二型(TypeⅡ)及第三型(TypeⅢ)。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第一型限制酶

同时具有修饰(modification)及识别切割(restriction)的作用;另有识别(recognize)DNA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cleavagesite)距离识别位(recognitionsite)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例如:EcoB、EcoK。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第二型限制酶

只具有识别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酶进行。所识别的位置多为短的回文序列(palindromesequence);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识别的序列。是遗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例如:EcoRI、HindⅢ。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第三型限制酶

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作用。可识别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位与识别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例如:HinfⅢ。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生理意义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1],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可使腺嘌呤A和胞嘧啶C甲基化而受到保护。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所以,能产生防御病毒侵染的限制酶的细菌,其自身的基因组中可能有该酶识别的序列,只是该识别序列或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了。但并不是说一旦甲基化了,所有限制酶都不能切割。大多数限制酶对DNA甲基化敏感,因此当限制酶目标序列与甲基化位点重叠时,对酶切的影响有3种可能,即不影响、部分影响、完全阻止。对甲基化DNA的切割能力是限制酶内在和不可预测的特性,因此,为有效的切割DNA,必须同时考虑DNA甲基化和限制酶对该类型甲基化的敏感性。另外,大部分商业限制酶如今专门用于切割甲基化DNA。

  • 参考资料


    •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维普网.1997[引用日期2015-07-28]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未经蚂蚁淘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布于 : 2021-08-24 阅读(283)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more+
相关问答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