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原理 | |||||||||||
---|---|---|---|---|---|---|---|---|---|---|---|
实验材料 | 蛋白质溶液 试剂、试剂盒 | 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Tris碱盐酸过硫酸铵TEMED甘氨酸甘油溴酚蓝甲醇冰醋酸 仪器、耗材 | Bio-RadMin-ProteanII凝胶电泳槽微量注射器或微量加样器染色和脱色用的小容器 实验步骤 | 1.工作溶液配制 2.工作溶液用量 (1)制备不同厚度电泳凝胶所需的溶液体积 制备两块6cm×8cm的凝胶 配制量应比实际用量稍多些。 (2)X%分离胶的计算 3.制备分离胶 (1)按操作指南装配好灌胶用的模具; (2)将A液、B液和水在小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混合(由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应戴手套操作); (3)在温和搅拌下,加入过硫酸铵,TEME混匀。由于这一步中发生聚合,动作要迅速; (4)将上述胶液用滴管移入凝胶模具; (5)加完分离胶后,立即轻轻在其顶部覆盖1~5mm的水垣; (6)静置30~60min,待凝胶聚合;当凝胶聚合后,在分离胶和水层之间将出现一个明显的界面,这时将凝胶稍微倾斜。判断凝胶是否聚合。 4.堆积胶的制备 (1)除去覆盖在分离胶上的水层; (2)在小三角烧瓶或试管中,将A液,C液和蒸馏水混合; (3)在温和搅拌下,加入过硫酸铵和TEMED,混合均匀; (4)吸取堆积胶溶液加到分离胶之上,直至溶液到达前玻璃板的顶部。 (5)将梳子小心的插入到两块板之间,直至梳子齿底部到达前玻璃板的顶部,在梳子齿端避免留下气泡。 (6)放置30min,堆积胶可聚合; (7)待堆积胶聚合后,小心的取出梳子,不要使加样孔裂缝; (8)将凝胶置入电泳槽中,并接好正负电极; (9)将电泳缓冲液加入内外电泳槽中。确保凝胶的上部和底部都浸在缓冲液中。 5.样品制备 (1)加样孔的样品容量(Mini-Gel系统) (2)将蛋白质样品和样品缓冲液(20ul+5ul)在Eppendorf管中混匀; (3)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加入加样孔中; (4)在加入不同的样品之前。用注射器抽吸少量的电泳缓冲液冲洗注射器,以避免样品间的相互污染。 6.电泳 (1)将电极插头与适当的电极相接,对于体育pH8.8的凝胶,电流应流向阳极; (2)将电压调至100~200V; (3)电泳值示踪染料的前沿迁移到距凝胶底部约1~5mm处; (4)关闭电源; (5)拔掉电极插头; (6)取出电泳凝胶板,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轻轻撬开凝胶两边的玻璃板,使胶粘在其中的一块板上。 7.凝胶染色 (1)戴手套,将凝胶转移到一个含有约20ml考马斯亮蓝的培养皿内; (2)在摇床上缓慢震荡,0.75mm的胶需要5~lOmin。1.5mm的凝胶需要10~20min,; (3)去除染液; (4)加入约50ml脱色液,继续轻微震荡; (5)为了脱色完全,需数次更换脱色液并震荡过夜;可进行干胶保存。 注意事项 | 展开 其他 | 展开 |